我家养了一只猫,胆子很小。它最喜欢做的事,就是扒在客厅的窗台上,向外张望。
那扇窗正对着楼下的小区院子。它能看到树影摇晃,看到麻雀在草地上蹦跳,看到邻居家的小狗被牵着遛弯,看到孩子们追逐跑过。它的眼睛睁得圆圆的,两只前爪抵着玻璃,脑袋随着外面的动静微微转动,看得专注极了。有时外面飞过一只鸟,它喉咙里会发出轻轻的、急切的呜呜声,爪子无意识地在玻璃上挠一下,仿佛想穿透这层阻隔。
看着它那副渴望的样子,我有时会想,它大概很向往外面那个热闹的世界吧。于是,我走过去,轻轻推开了那扇它终日凝望的玻璃窗。
一股带着青草和尘土气息的风立刻灌了进来。楼下孩子清晰的嬉笑声、远处隐约的车鸣,瞬间变得真切而响亮。

刚才还全神贯注的猫,却猛地缩回了身子。它不再看外面,反而迅速扭过头,紧张地打量着我打开的那条缝隙,耳朵向后抿着,身体微微弓起,一副警惕防备的姿态。它犹豫着,探头探脑地朝开着的窗洞嗅了嗅,爪子试探性地向前伸了一下,又飞快地缩了回来。当一片被风吹起的树叶恰好飘到窗沿上,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时,它更是像受了惊似的,一溜烟跳下窗台,钻到沙发底下去了,只留下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在暗处警惕地闪烁。
我站在敞开的窗前,看着它消失的方向,有点困惑,也有点好笑。明明那么热切地向往着,日复一日地窥探着,为什么当通往那个世界的门真正打开时,却连一步也不敢迈出呢?它渴望的,究竟是窗外那个真实的世界,还是仅仅隔着玻璃窗、安全地想象着那个世界呢?
我默默地把窗户重新关好。过了一会儿,那只猫才从沙发底下慢悠悠地踱出来,重新跳上它熟悉的窗台位置。阳光透过玻璃,暖暖地洒在它身上。它又恢复了之前的姿势,安静地趴在那里,下巴搁在爪子上,眼睛望着窗外。院子里,邻居家的狗又在叫了。它看着,眼神依旧专注,仿佛刚才那个惊慌逃窜的小家伙不是它自己。
也许,我们都像这只窗边的猫。心里装着远方的风景,渴望着未曾踏足的道路,在安全的界限内,无数次想象和描绘着门外的模样。然而,当那扇门真的为我们敞开,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时,心底那点怯意却常常占了上风。向往是真的,畏惧也是真的。我们迷恋窗外的光影,却又舍不得离开窗内这一小片已知的、温暖的地盘。
可是,那些最终鼓起勇气、带着忐忑走出去的人,往往发现门外并非想象中的洪水猛兽。那份初时的陌生与不安,很快就会被新的体验、新的风景和新的连接所替代。
门外的世界,当然不会总是风平浪静,也会有困难和挑战。但更多的,是我们在窗前永远无法真正体会的广阔、活力和可能性。那份清新的空气、真实的阳光、泥土的芬芳、以及迎面而来的善意与机遇,只有当你真正走出去,才能呼吸到、感受到、拥抱到。
下一次,当那扇向往已久的门为你打开、当风带着陌生的气息涌入时,或许可以试着,像那只猫最初试探的爪子一样,勇敢地多迈出一步。你会发现门外等待你的,远比你隔着玻璃窗想象的要生动、要温暖、要值得。那一步踏出去,不是踏入深渊,而是走进了一片更广阔、更真实的天地。原来,那让我们畏惧不前的心魔,常常在脚步落地的瞬间,就悄然消散在阳光下了。